年中国女排的世锦赛之殇,如今仍是历历在目。里约奥运会之后快速崛起的意大利女连续2次战胜中国队,也让我们记住了这样一个强大的对手。那么具体从技术角度来分析,中国女排到底输在哪里了呢?
中国女排全队陷入“朱婷一点攻”,意大利埃格努、塞拉两门重炮齐发威。
年世锦赛,对阵意大利的2场比赛是中国女排自年重新组队以来,打得最为明显的“朱婷一点攻”的比赛,用朱婷一个人的前、后排强攻来对抗埃格努、塞拉两门重炮,中国女排仅进攻环节上就是吃了大亏的。
1.进攻相差20分,埃格努、塞拉我们一个也没有抑制住。现代排球打得是攻势排球,不论是从发垫环节,再到防守起球,最终的那一下必须通过进攻来转化为得分。年里约奥运会后,郎平曾在采访中说道:“意大利慢慢要起来了。”当时,这句话相信有很多人不是太相信。毕竟在里约奥运会时我们还横扫过对手。但随着埃格努、塞拉2名黑人选手的进步,意大利在进攻环节一跃成为女排强队。根据中意两队半决赛的赛后统计,埃格努一人拿到45分、主攻手塞拉拿到23分。中国女排在进攻环节与意大利相差了20分,这是什么概念?排球比赛一局是25分,而20分进攻差距足以说明,中国队靠全场拿到26分的朱婷一人,来对抗意大利的两门重炮是远远不够的。
2.中国女排2、4号位疲软,对意大利网口拦防不佳。年张常宁因肾积水手术和膝盖伤病缺席了中国女排的集训。直到世锦赛前才火速归队,以这样零状态的模式空降世锦赛,很难想象她能发挥出正常水平。从比赛的过程来看,张常宁受伤病影响几乎失去弹跳,进攻多靠手法和线路的轻拍、轻吊,这样的处理球反而给攻防全面的意大利造成了许多防反的机会。4号位主攻张常宁的进攻打不出来,而为保障“朱婷一点攻”的龚翔宇,又被大量的一传任务缠身,2、4号位两个强攻点都打不出来,那中国队的火力最终仅下朱婷这个点了。虽然老将颜妮也罕见地在2号位打起了背飞、背错等战术球,但埃格努等人的强力发球,给中国女排的一传体系造成了巨大压力,一旦一传不到位那颜妮、袁心玥两个副攻的战术攻也被破坏。我们没有限制住埃格努也就罢了,但塞拉进攻端的出色发挥是我们失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3.李盈莹特点被限制,无法再扮演对美国时奇兵角色。李盈莹在对阵美国时,发球、进攻都为球队逆转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在对意大利的拦网更高、手型也更规范,李盈莹如果长时间在场上,彼时她的一传能力又达不到,甚至是中国队会牺牲掉唯一的强攻点朱婷,来保障李盈莹的进攻。中国女排在年应该是最难的,张常宁因伤仅限保障环节,李盈莹有攻无防一传完全顶不起来,袁心玥的高点背飞还没像年这样犀利,而龚翔宇单一的大斜线,甚至连埃格努这样技术粗糙的选手都能防起来。朱婷从前排攻到后排,最后被累趴在地。要想战胜意大利,中国队急需其他边攻的火力,迫切需要破解“朱婷依赖症。”
打意大利中国队并非没有胜算,年世界杯7仙女+李盈莹已成最强阵容。
双方交战,我们也没有必要大涨意大利的威风,而小看自身实力。年国家女排联赛总决赛刘晏含领衔的女排二队还曾战胜意队全主力。虽然意大利对二队有些轻敌,但这种胜利的自信心我们首先要建立起来。
1.张常宁+李盈莹未必比塞拉更差,朱婷比埃格努强攻更加稳定。首先抛却主攻、接应位置不谈,我们来对比一下中意两队的副攻,袁心玥、颜妮的实力比意大利的齐里切拉、达内西有过之而无不及;颜妮是世锦赛、世界杯的“双料最佳副攻”,袁心玥在年对阵巴西一战更是一人拿到26分!其次,以世界杯的状态来看,中国队以张常宁、朱婷、王梦洁、龚翔宇构建的后排一传、防守体系也完全不逊色于意大利,丁霞也是“世界杯最佳二传”,因此从这几个位置上来说,中国对意大利最少是持平甚至是稍占优的。
那么接来我们拿张常宁、李盈莹与塞拉对比一下,从身高上中国队两位主攻完全超越塞拉,塞拉的技术特点以平拉开速度快、下手快为特点,类似美国队的希尔、巴奇,唯一比美国主攻强的地方就是塞拉进攻的力量更突出。如果我们增强发球的攻击性,来迫使塞拉来打定点强攻的话,那以她的击球点还是很难通过中国队的高拦网的。张常宁在世界杯进攻端强势归来,而李盈莹一传有明显进步,以她们两个人现在的实力绝对不会比塞拉、波塞蒂更差。
意大利的强攻点是埃格努,而她与朱婷相比较,埃格努的扣球失误率更高。把中意两队的攻手都打到难解难分、焦灼状态的话,那意大利在心理上会更保守,主要的进攻点会集中在埃格努一人。正所谓“成也埃格努、败也埃格努”以她的技术掌控能力,意大利负于中国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为了弥补中国女排2号位进攻疲软的问题,郎平也在近期的训练中强化了对边攻手2、4号位两个位置能力的训练。中国女排如果说要真正能够在对抗意大利中占到绝对优势的话,李盈莹+张常宁双主攻,朱婷出任接应是最强阵容。朱婷在土耳其瓦基弗银行队时,2号位的超手进攻其他队伍毫无办法,张常宁能发挥出世界杯时的状态也算合格,李盈莹能够顶住一传的话,她也可以分担朱婷的进攻火力。大家觉得这个阵容最终能成形吗?郎平会试用这个阵法吗?欢迎各位留言、探讨,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