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民权县王桥镇底东村村民马爱民精心照顾患病在床的父亲,用亲情呵护每一位家庭成员,用真心营造了一个幸福家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建立和谐家庭方面给全村树立了典范。
什么是孝顺,只满足父母物质上的需要,这不是孝顺,能够为家庭为父母分忧解难,始终把父母放在心上,满足父母物质精神上的双重需要,特别是后者,这才是孝顺。多年为人父母的辛苦,让马爱民深知做父母的不易和艰辛。在母亲和大哥相继去世后,马爱民更加用心照顾父亲,虽然在外面做生意,但是只要有空就会带点父亲爱吃的东西回家,和父亲聊聊,让父亲开心。父亲不舒服,二话不说马上帯父亲看病。他曾对老父亲说,爹,俺娘和俺哥都不在了,就剩咱们爷俩了,我一定让你过得比任何父亲都快乐、开心和幸福。
他的父亲已是80岁高龄的老人了,随着年龄的增高,老人家的身体健康状况每日愈下,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慢性双肾积水等多项慢性病,而且经常有点头疼脑热的小病,马爱民只要注意到父亲不舒服,就会立即带着父亲去看病,但是老人不愿意给孩子添麻烦,总是推脱说:“没啥毛病,不碍事,不用看,过几天就好了。”但是马爱民不愿意,他觉得老人年纪大了,身体各项机能下降,更要注意各种小毛病,稍不小心,就会带来大问题。所以,每次父亲不舒服,他都必须带他去看一看,确保没什么问题。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在马爱民身上却不管用了。在年8月,父亲身体不适加重,马爱民医院就诊,病情不见却长时间不见好转,于是,他又带医院就诊,结果查出父亲是双肾积水。
别人家还有兄弟姐妹帮忙,但他哥哥已去世,只能靠自己照顾老人了,马爱民下了一个决定:生意不做了,回家专心照顾父亲,儿子和孙子交给妻子照顾。经过手术和近2个月的住院治疗,父亲病情稳定,马爱民将父亲接回家中。但是父亲生活不能自理,插上了尿管,每月需定期更换。为了照顾好父亲,他日日夜夜守护在床前,喂药喂饭,端屎端尿,只要父亲有什么要求他都尽量地满足。
父亲想吃什么,他就做什么,偶尔父亲想吃街上的胡辣汤、油条、烩面等,他就骑上三轮车带着父亲到集市上去吃。老人平时喜欢干净,夏天,马爱民就用温水每天给父亲擦洗身子,再把爽身粉涂上,防止长痱子。冬天,他一星期洗一回。在马爱民的精心照顾下,他的父亲病情稳定,精神状态很好。天气好的时候,村里人经常能看到他推着父亲出门晒太阳,遇见左邻右舍就聊一会儿。看到马爱民父亲身上干干净净,被伺候的很好,村里人都夸他是个大孝子。但他却说:“他养我小,我养他老,尊老敬老是子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老人能幸福的度过晚年就是我最大的愿望。”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马爱民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这一切,他的孝心散发着火热的光芒,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村里不孝敬老人的现象减少了,好媳妇、好婆婆、好孝子多了,村里呈现出风清气正,父慈儿孝的和谐局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