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我市多公里外的青海门源县,活跃着一群威海口音的“白大褂”们。他们是威海市“组团式”对口支援青海门源县的医务工作者,在广袤的青藏高原上,守护着门源县人民的健康。
郭刚恒(左一)下乡义诊,为患者诊脉。
“组团式”支医按需施援促健康
自威海·门源建立对口支援关系以来,市卫健委严格按照山东省卫健委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将对口援青作为分内之责,高位推动各项医疗援青工作。近年来,援青工作成效明显,有效促进门源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得到当地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
我市自年开始,承担医疗对口支援门源县任务,在为期4年的援助中,共计派出援青医疗专家27名,赴门源县开展支医工作。同时,根据门源县实际需要,选派专家人数、医院数量、支医时间均大幅增加。选派专家医院选派,医院选派,选派专家由原来3至4人增加到10人,支医时间由原本3个月延长至1年,医院数量由原本1家扩大为多家,实现“导师制”帮扶为“组团式”支援。涉及科室增多,覆盖面更广,将为门源县提供更加深入精准的支援服务。
战治家(右二)在为患者做宫腔镜手术。
王培成(中)在查房。
妙手仁心守护高原居民健康
今年3月18日,来自全市的10名医疗专家,启程前往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开展为期1年的“组团式”支医工作。
如今支医已近3个月,他们的援青工作做得怎么样,生活是否还习惯?
5月6日,医院耳鼻喉科正式成立。截至5月底,接待门诊病人人次,完成手术15台,其中眼翼状胬肉、眼睑内翻矫正术、扁桃体摘除术等手术在海北地区均属首例。
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王培成援青3个月,做出的成绩。
王培成现受聘为医院副院长,了解到门源县无耳鼻喉专科,老百姓看病要到医院后,他便多方协商沟通,积极筹备耳鼻喉科专科建设。
科室成立后,王培成认真带教,带领医护人员不断学习,换来了门源地区耳鼻喉专科诊疗水平和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
“高原上饭不怎么熟,吃不太习惯。”说起援青的困难,王培成笑呵呵的,像在说别人的事儿,“缺氧、干燥,晚上睡不好,晨起流鼻血也是家常便饭”。
尽管如此,王培成工作一点都没落下。医院坐诊,每逢周末、节假日,王培成还会和其他医生一起下乡进牧区,为牧民们义诊,送医送药,做医疗宣传。
说起最近一次去仙米乡义诊,王培成连连感慨,真切感受到了什么叫“山路十八弯”,同去的9名医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
“这些我们都能克服,没有人觉得累。牧民们看病太困难了,我们既然选择了援青,就要力所能及地把党的温暖传递给每一个人。”
如今,正在筹备中的“王培成名医工作室”即将成立,王培成对此既兴奋,又深感责任重大。工作室成立后,会更多地减少农牧民看病奔波之苦。王培成表示:“希望能通过工作室做好‘传帮带’,提高当地耳鼻喉科医疗水平。”
采访中王培成曾提到,门源县的老百姓们非常淳朴,很尊重、信赖医务工作者。对此,威海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副主任、医院副院长战治家也深有感触。在门诊出诊时,常常有患者指名要找山东来的妇科专家看病,这份信赖让战治家在工作时更加卖力。
“我们刚来的时候,发现当地手术技巧及手术器械缺乏,妇科病人只能通过开腹方式实施手术,创口比较大,因此妇科病人往往要跑到多公里外的西宁看病,十分奔波。”战治家到岗后,依靠手术室现有的腔镜设备,克服药物缺乏、手术器械老化等问题,成功开展腹腔镜各类手术60余台,医院自此进入妇科腔镜手术微创时代。
诊治中,战治家发现很多病人需要用到宫腔镜检查及手术设备,医院,于5月13日引进宫腔镜检查设备,同时利用该院闲置的泌尿外设备应用于宫腔镜手术,成立医院宫腔镜诊治中心,直接为该院节省资金60余万元。医院也因此成为整个海北州唯一能医院。
“患者自入院、实施手术至出院,只需短短3天时间,减少了很多经济负担。”战治家的语气略显欣慰。截至目前,已累计实施宫腔镜检查术25台,宫腔镜下手术15台。
王永强在工作中。
归期将至援青工作不停歇
不同于王培成、战治家这样的“援青新人”,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郭刚恒已在门源县支医近三年,不但门源本地的农牧民知道有个治胃病的威海专家,周边其他地区也有患者慕名来找他看病。
年7月,郭刚恒受聘为医院副院长。到岗后,郭刚恒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倡导建立脾胃病科,解决了当地百姓看脾胃病难的问题。
作为援青医疗干部,郭刚恒不仅要在援青期间多看病人,更要发挥援青医疗专家的作用,把好的经验留下来。
年,在门源县委支持下,山东脾胃病专家——郭刚恒工作室成立。通过“师带徒”活动,郭刚恒先后培养了4名脾胃病专业医生,还采取科内定期晨间学习,到各乡镇卫生院不定期组织开展讲座等,培养年轻医生,提高临床医师的诊疗水平。
郭刚恒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