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孩子肾结石,这个新闻小益看到的时候,被惊呆了,一个1岁大的孩子,怎么会得肾结石?带着疑惑小益看完了新闻。
广东梅州一名女婴,出现严重血尿,为了治疗这个奇怪的病,家人抱着她,医院求医,最终辗转来到了广州。经医院检查后发现,女婴双肾长了9颗结石,最大的那颗有2厘米,双肾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肾积水,而且抽血结果显示肾功能有变化。
是什么导致那么小的婴儿结石?
原来,在女婴10个月的时候,还没长出牙齿,父母认为孩子可能缺钙,因为两夫妻都不高,怕孩子长不高,就给孩子买了很多补钙的保健品,给孩子疯狂补钙,最终酿成了这般后果,双肾长满结石。
缺钙、缺锌、缺铁、缺镁……很多家长怕自己的孩子缺微量元素,影响健康成长,头发发*怕缺锌,长点倒刺怕缺锌……其实家长不必如此,一般来说,只要孩子饮食均衡,没有消化不良、缺铁性贫血、身高体重发育不达标等,就没有必要额外补充微量元素。如果孩子严重挑食、营养不良等的话,医院做一个全面的检查,而不是凭一纸检测就胡乱给孩子补。
早在年,国家卫计委(现卫健委)就发布通知,明确表态:
微量元素检测不宜作为常规体检项目,尤其是对6个月以下婴儿。还特意强调:非诊断治疗需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不得针对儿童开展微量元素检测。
那为什么卫健委不建议,给孩子做微量元素检测呢?
因为这项检测还不完善,检测方式和结果都不科学。微量元素,指的是人体所必需但需求量很少,仅占人体质0.01%~0.%的元素,按照其作用分成三类。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8种:碘、锌、硒、铜、钼、铬、钴、铁;人体可能必需的元素,有5种:锰、硅、硼、钒、镍;具有潜在*性,但在低剂量时可能具有人体必需功能的元素,有7种:氟、铅、镉、汞、砷、铝、锡。
钙和镁根本不在微量元素之列,因为他们属于常量元素。既然都不包括钙和镁,那又凭什么根据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评判孩子是不是缺钙呢?
目前微量元素检测方式有以下这几种:
头发检测:
不同区域的毛发微量元素差别很大,而且皮脂的沉着、汗液的分泌、残留的洗发液等因素,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头发检测非常不可靠。
末梢血(指血或耳垂)检测:
末梢血采集过程中,需要挤压手指采血,很可能会混入周围的组织液,导致微量元素稀释性变低。因此它的检测结果也不可靠。
静脉血检测:
有些微量元素在血液中含量很少,很可能检测不到,而且更多对人体有用的微量元素多存在于细胞、组织中,这些元素的组织含量是没办法检测的。因此静脉血检测的方式,虽然相对头发和末梢血检测更可靠一些,但也不够精准。
比如说钙99.3%都在骨骼和牙齿里,血液中的钙不足1%,因此就算检测结果数值偏低,也不能代表孩子就真的缺钙。
那不做微量元素检测,怎么知道孩子缺什么呢?
我们可以结合孩子的临床症状、饮食习惯和一些其它的指标来判断。譬如,如果怀疑孩子缺钙,可以检测一下孩子血液中的维生素D含量,如果维生素D含量低,就会影响钙的吸收和代谢,当然,最具有参考价值的临床检查是拍手腕X线片。
如果要判断是否缺锌,可以先观察孩子的食欲是否很差,或者严重挑食、免疫力差、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如果有这些症状,再去查微量元素,如果血清锌含量低,通过补锌治疗一段时间,如果症状有所改善,则意味着孩子确实缺锌。
如果想判断孩子是否缺铁,可以做血常规检查和铁四项,参考血红蛋白水平和血清铁蛋白含量。
有些家长会觉得,管他缺不缺,补总比不补要好,但其实这个想法是错的,就像这个1岁就得肾结石的宝宝,父母的好心,反而成了危害她健康的“元凶”,多花了冤枉钱不说,甚至还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各位家长们一定要科学养娃,不能乱补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