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尿蛋白与血肌酐升高不一定同时出现。尿蛋白症状多在肾病早期就比较明显,而血肌酐在肾功能受损较严重时,才表现出异常,因此往往二者不同步。
但也有部分患者存在尿蛋白正常但肌酐高的情况。
比如慢性肾炎中后期,前期尿蛋白症状已经得到初步的控制,所以即使当肾功能恶化后肾小球受损加重,血肌酐明显升高,但尿蛋白也可能比较平稳。
这种情况是病情发展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多与治疗方案的推进有直接关系。
但也存在一些肾病类型,早期并不会出现明显尿蛋白,而是直接出现血肌酐升高。
这种情况往往比较凶险,一些肾友由于不能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耽误了病情治疗进而尿*症风险更高。所有人都应该引起重视。
1、多囊肾引起的肌酐升高多囊肾是一类常见的遗传性肾病,患者多存在基因缺陷,包括PKD1基因突变和PKD2基因突变。囊肿主要表现为双侧存在,囊肿大小不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囊肿会越来越大。
囊肿破裂后会出现血尿、肾积水、感染、肾区疼痛等情况,如果发现不及时比较危险。且后续肾脏存在反复感染,极易引起肾脏细胞组织的损伤,造成肾功能的下降。部分患者会出现引发尿蛋白、血压高等病症。
但也有患者直接出现肌酐升高,肾衰竭风险比较大。因此一旦囊肿超过3cm就要引起重视,而不能任其发展。
有些患者说,检查出来后医生说啥超过5cm再来看怎么办?
其实不对,发现后就该采取措施,而不是放任增大,可以采取中医疗法以排出囊内水,减少感染,降低肾衰竭的风险。配合服用托伐普坦治疗,可延缓囊肿的生长。
2、痛风性肾病引起的肌酐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后,体内*素水平整体升高,除了肌酐、尿素氮,尿酸也会出现明显升高,大量尿酸无法排除,结晶后沉积在肾脏细胞上也不利于保护肾功能。
这是肾病引起的尿酸高。相反,长期尿酸高引起的痛风也会伤及肾脏,发病机制类似,都是长期尿酸盐沉积到肾小管、肾间质引起的肾脏损伤。
痛风性肾病主要是造成肾小管间质性纤维化,对肾小球损伤不明显,所以部分患者稍有尿蛋白,或仅有轻微蛋白尿。但整体肾功能下降后,反倒出现明显肌酐升高。
痛风性肾病的引起的肌酐升高,往往只伴有痛风症状也就是关节红肿,常让人忽视掉肾脏损伤,因此肾衰竭风大。
3、缺血性肾病引起肌酐升高慢性肾脏病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有肾小球、肾小管发生纤维化、硬化,最后完全坏死,导致肾脏局部就会出现血液流通环境变差,而剩余肾细胞也会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
血氧供应不足,剩余肾细胞的生存条件就堪忧。因此在延缓肾衰竭过程中,我们必须保证肾动脉血氧充足、血压稳定。
有些类型肾病就存在肾脏严重缺血的情况,如肾动脉狭窄,高血压肾病、肥胖性肾病等等。
此时肾脏血液浓缩,检查血液直接发现肌酐迅速升高,但肾小球基底膜损伤不严重,所以不会出现明显蛋白尿。尿检可能存在轻微异常。
这类情况,除了肌酐高,患者常伴于心衰、肺水肿、双肾大小差异等个情况。
判断肾病严重性,不少患者习惯看尿蛋白,但遇到这些尿检没有明显异常,但肌酐却变化大的肾病,或者治疗后尿蛋白稳定,肌酐迟迟不降的情况,一定要先明确病因,再针对性控制,以最大程度降低肾衰竭的风险。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