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肾囊肿很常见,一次体检下来,总会发现不少。影像学的进步使诊断变得简单,微创技术的应用减轻了治疗的痛苦。许多年轻医生认为诊治单纯性肾囊肿是小菜一碟,说到单纯性肾囊肿的误诊误治,总觉得有些危言耸听。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临床工作久了,什么情况都可能碰到。
回顾误诊误治,对于从事医疗工作的人特别有益。这篇杂谈献给年轻的泌尿外科同行。
误诊2例
多年前了,一个中年男子,患单纯性肾囊肿,经过多年B超随访,逐年增大。托了熟人,住院手术。考虑到多次B超检查了,不会有错,就不做CT了,省点钱。
腹腔镜去顶减压术也很顺利。一年后复查,在原肾囊肿部位发现有占位,再次手术确诊为肾癌。
这个教训告诉我们,单纯性肾囊肿B超表现为病变区无回声,囊壁光滑,边界清楚。囊壁光滑表示无肿瘤存在,当囊壁显示不规则回声或有局限性回声增强时,应警惕恶性病变,比如肾脏实体肿瘤坏死液化或在肾囊肿基础上发生癌变。
有时候,B超仪器的分辨能力较低或操作医生的业务水平较差或观察不够细致,早期病变漏诊还是有的。所以,B超发现单纯性肾囊肿,一定要做CT复查。
接着遇到的一个患者就更诡异了……
B超和CT都显示一个大囊肿,内部回声不均匀,囊壁不光滑,边界不清楚,可见占位肿块。明显就是囊性肾癌。术中做了快速病理切片,报告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癌,就做了肾切除。
术后病理报告却是「肾囊肿内血肿机化」。可惜牺牲了一个肾脏,教训很深刻。
此后遇到单纯性肾囊肿,诊断就更小心了。
治疗经验
单纯性肾囊肿的治疗方法较多,有开放手术去除囊肿、腹腔镜手术去除囊肿、输尿管镜囊肿肾盂内引流、经皮穿刺囊肿硬化。
根据囊肿发生的部位,单纯性肾囊肿有三种类型:边缘型、中央型和肾盂旁型。
不同类型的肾囊肿应选用不同的手术方法。选择不当不但效果不好,而且容易误治。
开放性手术创伤大、痛苦多、恢复慢,临床已经很少采用。代之而起的是腹腔镜手术去除囊肿。
不管是开放性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所谓去除囊肿,并不是切除全部囊肿。因为贴紧肾实质的囊壁不能切除,只是切除突出肾外的部分囊壁,称之为「肾囊肿去顶术」。术后剩余囊壁分泌的囊液,流入肾周围组织,不再形成囊肿,达到治疗目的。
边缘型肾囊肿最多见,囊肿向肾外生长突出,适合腹腔镜手术,术后效果好。
中央型肾囊肿在肾内生长,不向肾外突出或突出较少,突出的囊壁也常常较厚,含有肾实质较多,囊肿去顶术后容易并发出血,形成肾周围血肿;同时,由于切除囊壁较少,术后容易复发。腹腔镜手术治疗肾盂旁囊肿操作起来难度也较大。
囊肿向肾盂突出,形成肾盂旁囊肿,采用输尿管镜囊肿肾盂内引流术,操作简单,效果好。输尿管镜从尿道入膀胱,再从输尿管到肾盂,用激光打通肾盂和囊肿,囊液流入肾盂,随尿液排泄,囊肿消失不再形成。
但是,输尿管镜囊肿肾盂内引流术不适应边缘型、中央型肾囊肿的治疗。
对于中央型肾囊肿,适合采用经皮穿刺囊肿硬化治疗。B超显示肾囊肿,设定穿刺路径,穿刺针沿路径穿刺,进入囊肿,吸尽囊液后注入硬化剂,反复冲洗囊壁(视频1)。
囊肿壁经过硬化剂反复冲洗后,分泌囊液的细胞坏死脱落,结缔组织形成疤痕愈合,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不但是中央型肾囊肿,边缘型和肾盂旁型也同样适合应用经皮穿刺囊肿硬化治疗。
在开放性手术中,如果需要同时处理中央型肾囊肿者,也可以用术中高频超声探头导向,穿刺囊肿硬化治疗,效果也很满意(视频2)。
视频1经皮穿刺囊肿硬化
视频2术中穿刺肾囊肿硬化
避免误诊误治,选择手术时机同样重要。坚持患者利益第一,要始终记住以下四点。
看症状:有没有因为囊肿引起的症状,比如腰痛、血尿;有没有体征,比如腰腹部包块;有没有影像检查异常,比如肾积水、输尿管扩张等。如果有,说明它对你有伤害,应该积极治疗;如果没有,说明它伤害不大,还可以和平共处。
看大小:囊肿直径大于5cm,可能对肾脏造成压迫,可以考虑医学干预;囊肿直径小于5cm,危害不大,可以观察等待。
看部位:囊肿位于肾脏边缘者,多向外部生长,不会压迫肾脏,危害较小;囊肿位于肾脏中心者,多向内部生长,压迫肾脏,危害较大。
看年龄:年轻人代谢旺盛,囊肿进展较快,年轻人体力活动大,损伤囊肿的几率大,治疗要积极些;老年人代谢衰退,囊肿进展缓慢,体力活动小,损伤囊肿的几率小,治疗要保守些。80岁以上的老人,即使囊肿直径大于8cm,也可以观察随访。
投稿戳我编辑:杨洁|刘海洋投稿邮箱:yangjieama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