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录》新媒体李静雷雨武汉报道
导读:张晓拥有多重职务和身份: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汉阳区*协委员,民建武汉市委社法委付主任,湖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戒*矫治协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婚姻家庭协会常务理事,汉阳区社工协会会长,汉阳区新联会付会长,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法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公益)、湖北“阳光热线”(中国电信)心理咨询师在线联盟高级心理咨询顾问、湖北经济电视台“咵天“栏目经牌调解员、武汉禁*委“心桥之家”成员、“禁*在线”戒*指导专家、武汉市强制隔离戒*局禁*辅导员、志愿工作者、国际红十字会ERU应急救援队队员、武汉汉阳区清露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
张晓是一个具有中国传统美德、乐于为社会无私奉献的人。多年来他以社会志愿工作者身份,投身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中,并以出色的工作成绩和无私奉献精神为社会树立了志愿者充满爱心、乐善好施的光辉形象。他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就是“立功、立德、立信、立言”。
心理矫治结合倾情帮扶,助千名“迷失者”书写新生
作为社会戒*志愿者和辅导员,张晓十几年如一日,把时间和精力无私地融入到了如何帮助吸*成瘾者脱离*海和保持操守的崇高事业之中。
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哪里有立志戒*人员的需要,哪里就有张晓的身影。他坚持定期深入到武汉强制隔离戒*局,女子戒*所、河湾戒*所、汉阳戒*所、柏泉戒*所与强制戒*人员零距离接触,以禁*辅导员和戒*志愿者工作身份以及扎实的心理咨询专长,配合专职干警积极为戒*人员开展心理疏导和教育感化工作。
从年至今,自己亲自开车义务接送那些需要帮助的强制戒*期满出所人员多人次。
年7月,居住在江汉区的已婚女性戒*人员肖某在做人流手术时出现大出血,生命危在旦夕。危急之时,肖某的家人将求助电话打给了张晓同志,张晓得知紧急情况后,医院,义务献血毫升,为成功挽救肖某的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肖某醒来后,流着泪拉着张晓同志的手激动地说:“张哥,是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一定会用实际行动来报答你对我的关爱,并把你的关爱传递到其他的同伴身上,让榜样的力量帮助和感染着更多的同伴。”
李某是一名有着20多年吸*历史的成瘾者。在他的心目中,张晓同志就是他的再生父母,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他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张晓。
大到料理母亲的后事,小到日常的生活问题和一时的心理困惑。每年的过年、过节和李某的生日,张晓都会及时送去慰问品和生日礼物,在精神上给李某鼓励,在生活上给他无微不至的关怀。
多年来,张晓在李某的身上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张晓的帮助让李某树起了重新生活和做人的勇气。张晓的关爱感染和影响了李某,在张晓的影响下,李某的价值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发誓:一定要把张晓对他的关爱回报给社会和他人。
此后,他经常为社区居民义务理发,还与省红十字会签订了协议,在生命终结时把自己的遗体捐献出来用于科学研究。
杨某出看守所后,由于身体感染有严重传染性的疥疮,周身红肿溃烂,遭到家人的遗弃,杨某万分沮丧,多次产生复吸的念头。
得到这一消息后,张晓立即把他接到了自己的家中,在生活上给予了杨某无微不至的关怀。为了更好地从心灵上对杨某进行抚慰,张晓甘冒被传染的风险,多日与杨某合睡一张床,及时为杨某进行心理辅导。
不仅如此,张晓还为解决杨某的后顾之忧,使其能自食其力,多方奔走,直至杨某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杨某含着泪对张晓说:“张大哥,您比我的父母对我还要好,我终身报答不完您的恩情,我一定好好做人,自立自强,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年武汉禁*委组织成立了为戒*康复人员提供心理支持的“心桥之家”和开通了“禁*专线”,张晓作为这个平台的戒*康复服务团队的一员,每周三定期参与开展为戒*康复人员提供心理辅导和放飞心情活动,同时,在“禁*专线”上还为湖北省内戒*康复人员及家属提供专业周到的热线服务。
和年期间,张晓还组织戒*康复人员为社会奉献爱心活动,分别多次协助湖北省阳光慈善中心为玉树地震灾区、舟曲泥石流灾区整理、运输救灾物资,期间还多次带领他们到武汉汉阳动物园参加慰问和看望国宝大熊猫等爱心活动,以此培养和感化戒*康复人员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无私奉献精神。
从帮助吸*人员脱*到重拾信心回归社会是个长期且极具耐心和耗费精力的事。戒*康复人员回归家庭和社会后,时常会受到社会的排挤和歧视,容易产生复吸的概率较大,因此持续的及时给予他们关爱和心理支持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因此24小时不分早晚,只要接到他们的电话,无论是家事需要钱还是遇到心理困惑需要疏通等问题,必须及时给与帮助解决。
“其实有时候明知道有的人是撒谎要钱,我们还是会给,万一他真的有事呢?”
有时候张晓也恨的牙痒痒,但又担心没及时给到他们帮助会丧失信心复吸。也有很多次不被理解时委屈的偷偷地掉眼泪,他深知没有全心全意的付出和支持,就很难得到他们的认可,有时一个人每年的家访就达几百次,他把他们当自己的孩子和家人,他们也视张晓为“心灵爸爸”、“知心大哥”。
心灵爸爸”为“迷失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十多年来,张晓为帮助戒*人员卖掉了自己价值几十万的房产,感化帮扶的吸*成瘾者有0余人,其中帮助百余名吸*人员树立信心,重新回归正常生活;帮助办理低保手续和安置工作岗位多人次;走访戒*人员家庭总计千余次;有57人至今仍保持着操守。
为此,张晓同志为戒*康复事业所做的特殊社会贡献,年年被武汉市司法局强制隔离戒*局授予“优秀社会志愿工作者”光荣称号,更在年被评为武汉市十佳禁*人士。同时张晓还进行违法犯罪未成年人帮教工作,帮助他们重返社会。
给审(诉)前的涉罪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使他们心理上得到启迪与抚慰;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开展帮教矫正工作,在认知和行为矫正中,他告诉这些孩子“流过泪的眼睛更明亮,滴过血的心灵更坚强”,让他们更加有信心有勇气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我,完成重生。他帮扶帮教余名未成年人,使余名未成年犯重返校园,其中有数十名考上大学,被他们称为“知心爸爸”。
在帮教回访后,在服刑的13名少年犯中,有12名都因为改造表现突出获得了减刑。这个帮教结果固然让人欣慰,但是仍让张晓眉头不展。他找到了那名唯一没有获得减刑的孩子。他怯生生地说,自己从小没有母亲,服刑这么久,父亲没有来看过他一次,他感到人生没有意思,很绝望。张晓听了这一番话,拍拍他的肩膀说“我去帮你找爸爸,如果实在找不到,我会像父亲一样照顾你,坚强一点,振作一点,好好改造!
张晓在汉阳法院未成年人综合审判庭法官的协助下,在宜昌一处工地找到了小山的父亲,告诉他小山的现状,一起来到未管所。
父子相拥而泣,着实感人。由于小山的父亲跟随工地在外地四处工作,不方便经常探望小山。张晓就成为小山在武汉唯一的亲人,隔三差五去未管所给小山送生活费和生活物资。小山遇到开心和不开心的事,总是给他写信倾诉。
在法院工作期间他撰写了几十万字的未成年犯罪案例集及犯罪心理分析报告,为了更好的帮扶帮教这些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张晓又与汉阳检察院合作,在汉阳福利院建立未成年人关爱帮教基地,引进港澳台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帮助那些情节轻微的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以社会服务的形式,在福利院服务老人,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多一些正常回归社会的机会。
这一创新被湖北省检察院,武汉市检察院定为“汉阳模式”在全省,全市检察系统全面推广,在今年又被江汉大学聘为校外硕士研究生导师。
灾难面前,起而毅行勇担当
张晓年在部队服役期间,为报考*校在地方学校培训,一天一伙歹徒在学校闹事,轻重伤多名老师和学生,他看到后与歹徒展开了殊死搏斗,经过2个小时的搏斗与追捕在群众和民警的配合下把歹徒全部抓获归案,张晓立3等功一次。从年抗洪救经历,就开启了他的公益之行。
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张晓以国际红十字救援队队员和社会志愿者的身份,怀揣家里仅有的3万元现金和简单行囊,在第一时间奔赴四川抗震救灾现场,在为地震灾区捐献身上所带全部现金后,就马不停蹄的投入到救灾工作第一线,并与几十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红十字救援队队员一起并肩战斗。
艰难的开展地震废墟的挖掘和清理任务,每天几乎不间断的工作长达10多个小时,在其他队员在休息时,他还要忙着各种对接工作。恶劣的环境和高强度的工作,很多志愿者只能坚持1个月,但是张晓却坚持了近80天,由于过度的劳累,本来身体健壮的张晓因双肾积水,膝盖关节软组织半月板已严重受损走不了路,住院治疗10多天。
鉴于他突出的工作作风和超强的工作能力,在指定的地震灾区现场完成救援任务,被两任国际救援队队长推荐为“国际红十字会”在世界范围内随时参与自然灾害救援工作的唯一几名中国自愿者之一。同年,被评为“全国红十字优秀志愿者之星”和“湖北省红十字抗震救灾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为此,他本人在参与地震救援工作中的数件衣物和物品被国家红十字博物馆终身馆藏。。
年的雅安地震,张晓被选派为中央统战部及中国留学生人才基金会专门成立的赴雅安地震灾区心理应急救援队成员,在灾区坚守20多天圆满完成任务,出色的工作收到了中央统战部的特别表扬。
他的身影出现在每个需要的地方
14年来,在张晓的无私奉献精神影响和感召下,长年认养和捐助了十五位湖北恩施贫困家庭的孩子。其中两位孩子由张晓亲自常年支助。另一名孤儿“小意”从小学5年纪开始结对帮扶,“小意”至今的生活费和学习费用还是张晓在支付。
“可意”在张晓家有间专属房间,每年寒暑假都要接她来武汉家里住一段时间,他感到非常欣慰。年,“小意”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北京大学。当地*府带一名企业家来给她做“干爸”,她哭着说,“我有爸爸妈妈,我的爸爸妈妈在武汉。”
当“可意”奶奶告诉张晓时,他眼睛湿润了……他还资助了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的2名贫困士官生,在今年一月两名优秀的士官生都分配到部队服役了。
年底疫情到来之时,他又身先士卒带领手下的社工近5个月一直战斗在抗疫一线,链接资源,近百万并亲自送到一线人员的手中,为多名感染了新冠的医护人员申请了五百余万元的关爱基金。
从去年开始,作为民建会员应统战部要求下沉社区担任主任助理期间,为社区办实事,去年武汉市抗疫扩面核酸,张晓每天下班后下沉社区,和社区的工作人员一起工作到深夜,看到在外排队的社区居民、社区工作人员和医务工作者在受到高温的暴晒下,自费掏腰包购买3吨冰块帮助他们降温。
今年的冬天,受寒流的袭击,社区的路面全部结冰,为了方便社区居民的出行,张晓又联系盐业公司购买一吨工业用盐,铺洒路面,解冻冰面。
作为社区的主任助理,感觉到社区各方面的经费不足,积极地号召民建会员自发性的捐款,购买了几万元的物资,为永丰街道各个社区解了燃眉之急,链接民建会员资源为永丰街道招商引资。
年春节来临之际,当张晓听到全区有六十多名贫困退役*人家庭,他又坐不住了,马上联系九品甲餐饮有限公司的老板(退役*人出身)两人一合计,共同出资购买了米、油、蛋、牛奶等生活物资共计两万余元,对六十余户特困退役*人家庭进行了扶贫慰问。
他还联系各种资源,在社区为社区居民义诊、理发等社会公益活动,居民张爹爹是一个独居老人,妻子去世,唯一的一个女儿在外地读书,自己患有癌症及严重的多种疾病,张晓知道后,对其进行结对帮扶,经常到其家中,送去生活物资及现金,还进行和其女儿联系,告知其父亲的健康情况。张爹爹经常感谢的说:张主任就是我的亲人!
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张晓碰到了一名9岁被侵害的男童,孩子是单亲家庭,妈妈在外地工作,平时疏于照顾孩子,家庭困难。
张晓知道了情况后,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对孩子进行了长期的心理疏导及生活关照,从各方面使孩子从心理阴霾中逐渐走了出来,更好地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
以爱之名,希望建立一所希望小学
张晓一直热心于公益事业,因志愿活动表现突出屡获殊荣。先后获得“全国红十字优秀志愿者之星”、”湖北省红十字抗震救灾优秀志愿者”、年至今连续数年被武汉市强制隔离戒*局评为“市优秀禁*辅导员”、湖北省“十大杰出心理咨询师”;“汉阳好人”、知音英才,汉阳区十杰市民,武汉市十大好人”、“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武汉时代楷模”、“武汉精神践行者”、“武汉市文明市民”、“武汉市岗位学雷锋标兵”、武汉市“十佳禁*人士”武汉市模范退役*人,武汉市优秀志愿者,等众多荣誉称号。
张晓同志担任社会志愿者的工作经历和先进事迹多次被中央电视台、湖北卫视、湖北电视台、四川电视台、湖北经济电视台、武汉电视台、武汉教育电视台、中国法制报、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等省内外有关媒体采访和专题报道。
这是荣誉是激励也是勉励,全部化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动力中去。张晓坚守志愿服务20余年,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和与家人陪伴的时间,一直忙碌在公益路上,做公益于他而言已经成为一种习惯,随时随地、无时无刻。
可面对他的善举也有很多人不理解,嘲讽他在“作秀”,可是这个“秀”一做就是20多年。熟悉他的朋友也调侃他“爱心泛滥”,只要遇到别人有困难了,就知道“张晓又要掏钱了!”不管别人怎么评论,他都“痛并快乐着”去坚守这自己这份初心。
身边的同事、朋友好奇,是什么支撑着他几十年如一日的担当作为、利他奉献,他说:“我始终相信,艰难困苦有穷时,助人为乐无尽处,幸福的生活是靠大家齐心协力、互帮互助努力得来的,过去是,现实是,未来还是”。他也经常勉励自己:“财富、利益什么都可以放下,但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是我为之奋斗的毕生追求!”
张晓没有儿女,他的人生最终目的,就是希望建立一所希望小学。以爱的名义,将爱心延续。张晓,他的名字如一张闪亮的爱心名片,在每个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